- UID
- 15609
- 积分
- 63
- 鲜花
- 9
- 臭蛋
- 0
- 回帖
- 46
- 精华
- 0
- 阅读权限
- 5
- 注册时间
- 2015-11-24
- 最后登录
- 2016-5-24
- 在线时间
- 13 小时
妖道角(初入江湖)
- UID
- 15609
- 鲜花
- 9
- 臭蛋
- 0
- 注册时间
- 2015-11-24
|
大家好!倘若有人问,人死后怎么办?儒家会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不知生,焉知死也》?意思你崩跟我提死后怎么办,谁跟我提这事我就跟谁急!人活着都没搞清楚,谈死后世界有些太扯。孔子跟他的弟子们也从不谈怪力乱神,对未知的领域,只能是敬而远之。这是儒家的态度。
倘若有人问:人‘死后怎么办?道教会直接了当的告诉你。你死不了!为什么?炼丹啊!让你长生不老,让你连年益寿与天齐寿。修得长生不死之命,啥事都OK,只要有不死之身啥事都能搞的定。其他的别想太多跟着炼金丹,吃啥补啥!这是道教态度。
倘若有人问:人死后怎么办?佛教会告诉你。不要紧张,因为你还有来世!此生好好做人,信奉因果,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此生,虽命不好是因为前世做恶太多,若今世行善来世必有善报。这是佛教的态度。
上面的三个例子可以看出,面对生死的问题,儒家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虽二者不可兼得那我也要选取比生命更伟大的,就是舍生取义。孟子的这番大义禀然的气节,极力主张“性”要比“命”重要,以导致儒家注意“性”的修养。只要在二者不矛盾,不同时出现的情况下,儒家非常在意爱惜生命好好活着,那活着就要好好追求学问,要学无止境,对学问的追求是以“修身养性”为主要。
儒家的修“性”要从读书识字开始,儒生的修为是已三纲八目为标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这些对人思想教育的根本,其充分肯定了人在社会中的属性,强调一个人透过学问对社会中起积极作用。但读书的难处在古代条件是比较苛刻的!不像今天吃饱了还撑着,读书对于当时的老百姓也是极为奢侈的一件事。如果一个人不具备读圣贤书和四书五经,那儒家说的修身养性就做不到。古代社会中读书的由于种种贫困限制,80%至90%以上的社会人都是文盲。那透过读书的能明"性"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因此儒家讲的修“性”也是有门槛的。要明“性”得有好的“命运”支撑。
中国古代对三教有特别分工。儒家修"性"不修"命" ,很多人做不到,有力也没有那个心去做。饿着肚子修“性”那不现实。那道家修“命”不修“性”,这就更加难做到了,要想修炼“不死之身”,透过炼金丹对于普通老百姓更加的不可能了,试想炼丹要个大缸炉,普通人家里一般只有四口锅,一口炒菜,一口做饭,一口洗刷,一口喂生畜。普通人家里上那去弄那么一口炼丹炉啊?你这不是开玩笑吗!连吃饭都难,别提一锅炉了。
所以炼金丹还是那些有钱人或王公贵族们专学专修的。炼金丹所需要的名贵中草药,其中包括什么人参,灵芝,雪莲,冬虫夏草,虎鞭,犀牛角等等,上千年的名贵中草药年数越久越好。这还不够还要水银、黄金,要不然用中草药炼出来的是药丹。一个人若没病吃什么药啊,那就把黄金磨成粉,与药丹惨着就变成金丹了,反正吃啥补啥。吃金丹七七四九粒就跟太上老君的金丹一样,让身体变成金刚不坏之身,彻底将这肉身凡体改造成金身不倒,以达到长生不老。虽理想很丰富但现实很残酷,待没吃完七七四十九粒人就归西了,不是因为来不及长生不老,而是金丹吃多了导致中毒而死。听过皇帝吃金丹死的,没听过那个老百姓吃金丹完蛋的。
看道教的修"命"不可靠,瞎呼悠。那中国人最需要一种终极关怀。西汉未年,佛教传入中国,汉明帝晚上做一梦:梦见一个金人,这个金人有一丈六尺高,项佩日轮。汉明帝问天文学家太史官:“这是什么预兆?”太史傅毅答覆说:“西方有神,名曰佛,陛下您所梦见的就是佛。”那时候的西方指的就是天竺,于是汉明帝就派遣蔡愔、秦景、王遵等十八人到天竺去请佛。到大月氏国(今天的克什米尔)的时候,遇见《迦叶摩腾》和《竺法兰》这两位尊者在那里弘扬佛法,于是就迎请两位尊者,回到洛阳。汉明帝就建造一座白马寺,作为二位尊者翻译经典的场所。他们两位最初翻译的经典就是《四十二章经》。
佛教一进入中国就了不得!一下就把儒家,道教排挤在外面了,发展势力太大了,并且佛教的修行难度门槛低,极容易让广大人群接受。如不识字能不能成佛?佛经上说能啊!一天《南无阿弥陀佛》念十万声,天天念,到临终时有《阿弥陀佛》从西方极乐世界来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相比儒家你若是不识字想考科举根本不可能,道教没钱想炼丹也不可能。佛教的教条简单容易可行,人人都能做,成本特低。那信陡一下就超过儒家和道教了。
佛教势力的庞大到唐朝引起了正统儒家的极大反对,其中韩喻反佛最为代表人物,本公众号推送过一篇,《韩愈-反对佛家和道家的代表人物》。怎么个反佛过程就不论述了,可以查看历史记录。总之往后儒家把佛教打倒以后。到宋代把儒、释、道三教合一,统一合到儒家里面。宋代开创的理学为一家独大。理学吸收了道家的思想认为《理乃万物的本元》,这点继承了道教的《道生万物》有相近之处。还吸收了佛家的思想《存天理,灭人欲》。佛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正得。佛教教人放下,去妄想,去执着,这就是理学归纳的《存天理,灭人欲》。
以上内容为本公众号原创内容,观点思想有不健全之处望不惜赐教。若一篇没看明白可静心多看几篇,善书善学多多益善。每天品一篇好文,在身体良好的同时也不忘培养健康的精神。如果你想听到更多精彩内容,可以打开微信搜索公众号,宗教哲学诸子百家,也可点内容里的左上角的蓝色字体,收听关注我们,你还可以在公众号的菜单里直接回复关键字:语音两字,语文的语,声音的音。按上面的目录直接回复相应数字就可以免费听到宗教哲学诸子百家等新鲜内容了。最后你要是觉得不错你就分享给你的小伙伴,有你的支持我们才能提供更多的精彩内容。致此谢谢大家!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